2023-03-20

為什麼台北電玩展越辦越沒落,中國 ChinaJoy 卻很成功

cj2015

這兩天中國正好在舉辦一年一度的 ChinaJoy 電玩展,而這已經變成了每年亞洲區遊戲廠商的年度盛會。幾乎全世界各國的遊戲廠商,在這個時間都會聚在上海,進行各樣的交流。

相比之下,一年一度的台北電玩展,比起來就遜色太多。無論是參展的規模或是參觀的人數,跟 ChinaJoy 都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有位 Miula 在數位內容辦公室的朋友就感歎說 “為什麼台灣電玩展每況愈下呢?”

Miula 給他答案是 “想清楚台灣電玩展到底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吧,沒想通這問題前,電玩展永遠不可能真的辦好”

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展覽有兩種,一種是 B2B,一種是 B2C。前者參展的廠商,是為了要找合作夥伴或者是買家,而後者對於參展的廠商來說,則是把一場對消費者促銷產品的活動。

台北電玩展,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是比較屬於 B2C 的展會。也就是說,廠商來參展,主要是為了對台灣的遊戲玩家作行銷,讓消費者注意到自己家的新產品,或是維持舊產品的玩家忠誠度。

問題是,問問每間曾經在台北電玩展參展過的遊戲廠商,遊戲展的行銷效益好不好呢? 我想 80% 以上的廠商,會告訴你不好。同樣花 500 萬的行銷預算,這 500 萬花在網路廣告,或者是電視廣告上,都能夠替遊戲廠商的遊戲帶來比花在電玩展上多上好幾倍的新用戶。在這樣的狀況下,遊戲廠商到底為什麼要參加台北電玩展呢?

這是導致台北電玩展的參展廠商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隨著各式網路新的行銷管道的興起,有許多比參加展會更有效的行銷方式,搶走了廠商們的行銷預算。

簡單來說,除非是錢多到沒處花只想作個爽度的廠商,否則絕大多數的遊戲廠商都不會把參加電玩展放在行銷選項的考慮之中。偏偏台灣這幾年的本土遊戲公司都慘澹經營,沒有幾家公司賺錢賺到可以花大錢不追求絕對績效,所以也難怪這一兩年台北電玩展花最多錢租最多攤位的都是那些在台灣賺錢賺到爽的中國與國外廠商。

台北電玩展如果想要在 B2C 方面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幅調降攤位租金。一旦參展的成本大幅下降,花的每分錢的效益自然就大幅提升了。而如果能夠給台灣本土廠商更多的優惠,就能夠吸引更多的本土遊戲廠商把參加台北電玩展當作行銷的一個選項。

而作為 B2B 的商展,台北電玩展則是處於先天不良的環境當中。

B2B 的商展,其目的性在於在同一個場地,聚集大量的買家與賣家,讓在短短的時間內,買家可以接觸到最多的賣家,而賣家可以接觸到最多的買家。上海 ChinaJoy 為何在 B2B 上會很成功,因為中國有許多的買家(遊戲運營商)與賣家(遊戲開發商),其中部分甚至是亞洲最強的廠商,而這當然會吸引全世界的廠商都飛到上海。因為有的國外廠商想要找產品,而有的想要賣產品,而這些在 ChinaJoy 全部都可以滿足。

如果台北電玩展想變成一個成功的 B2B 商展,那就得想清楚這個問題,人家廠商在 ChinaJoy 就能夠做到的事(接觸到許多買賣家),為什麼需要到台北來做? 我如果去一趟 ChinaJoy 就可以跟 10 家韓國廠商,20 家中國廠商,5 家歐美廠商約見面談生意,有什麼理由要讓我來台灣參加台北電玩展? 台北電玩展或許也有一些廠商參加 B2B,但這些廠商我可能 9 成都在 ChinaJoy 可以約到見面了,我為什麼要來台北呢?

Miula 想一想,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我想見的廠商,只有參加台北電玩展,沒有去 ChinaJoy。
第二種是我想見的廠商,雖然我也在 ChinaJoy 見過面了,但我想到這間公司的總部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所以就趁台北電玩展的行程順便規劃拜訪行程。

而要怎麼作到上面這兩者呢? 前者需要找出獨特的B2B定位,並且有許多成功新興的小型廠商(沒錢出國),後者則需要台灣有更多遊戲公司強大興盛起來,讓其他國家的廠商非常想來台北/台灣拜訪。

結語-

B2C 的展會需求一直存在,畢竟台灣有 2300 萬人。但若台北電玩展定位成這樣的展會,就需要提高廠商參展的行銷效益。

而若台北電玩展想變成 B2B 的成功商展,那就要從整個產業來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