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微軟到底在漲什麼? 老牌大型權值股難道也能飛天? | 【投資好難】#74 摘要

【投資好難】#74 摘要
本集主題 — 微軟到底在漲什麼、省錢的重要法則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zzecEDLPLAo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bQYb3Y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H2FSXY

[微軟到底在漲什麼]

■ 什麼叫漲翻天的現金部位呢?其實指的就是微軟。我來解釋一下:有些人會把漲太多的股票賣了,逢高出場,換成現金。可是因為在意投資效率,又覺得錢放在現金是浪費,無法投入資本滾動增值。所以就想把錢放在股價相對穩定的公司,將這些公司當成「類現金部位」。微軟就被當成這類公司。

• 嚴格來說,我覺得即使是非常穩定的優質公司,股票終究也很難真的等同現金。它會成長,但也會有市場風險。不過我可以理解這些人的想法。這就跟很多大戶會去買美國國債一樣,因為放現金會被通膨吃掉。你說美國國債只有 1% 的殖利率有啥好買的?其實他們的想法就是滿手現金沒地方去,有個 1% 利息總比 0% 好。放個幾億,結果也是差很多。

• 對於有些投資人來說,特別是聚焦投資高成長股的投資人,他們的主部位大概是特斯拉這種一年可以翻好幾倍的股。微軟這類大型科技權值股其實不是他們會想投資的標的,畢竟大多數時候,微軟的漲幅不符合那種暴衝的標準。以 2011-2020 這十年來看,微軟包含股息再投資的年化報酬率 26%,幾乎是 S&P 500 13.7% 的兩倍,遠高於大盤。對我來說,這個投資報酬率已經很滿意了,但以喜歡投資中小型高成長股的人的角度,這當然還無法滿足他們的胃口,所以不會被當成他們主力的投資部位。

• 但是即使是投資高成長股的人,也總有一些時候會賣出股票,手頭持有現金。在這種時候,微軟就成為一個很好停泊現金的標的 (至少投資報酬率大幅高過國債/風險低於高成長股)。遇到巨大波動時,微軟的跌幅絕對比高成長股少很多。舉例而言,去年 COVID19 肺炎股災,特斯拉跌了 60%,方舟投資的旗艦基金 ARKK 跌了 43%,相比之下微軟只跌了 28% (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 BRK 也是跌 28%)。這樣就可以看出來微軟有多安全。微軟很適合那種期待有不錯的報酬率,又希望投資相對安穩的人。當然類似的股票還有蘋果、台積電等等。

 

■ 微軟當然是個好的投資標的。我之前參加投資論壇,就被問過一個問題,如果 FAAMG 只能持有一家公司我會持有哪家?當時我的回答是追求穩定我就選微軟,追求成長性我就選亞馬遜。我現在的看法還是一樣,微軟仍然是我個股最大的部位,亞馬遜第二。

• 今年亞馬遜表現很不好,漲不到10%。不過股市就是這樣,對個股有好時期、壞時期。就算是全壘打王,也可能連續三場比賽打不出安打。看公司要看長期前景,忘記短期表現。這裡所謂的短期,有可能長達兩三年。例如微軟本質沒變過,去年漲幅輸蘋果,今年漲幅就是超過蘋果。沒有人知道哪家公司股票在哪一段時間表現會特別好。計較短期表現意義不大。

• 微軟這間公司的強勢之處說不完,裡面不只很多賺大錢的金牛,也有很多明日之星。例如廣告是它的金牛,元宇宙是它的明日之星。不過,由於公司股本實在太大,所以一般被視為成長股中比較漲不起來的那種,之前也有很長一段時間確實沒漲太多。但是,就在過去一個月,微軟爆發了瘋狂的漲勢,漲了將近 20%。如果從年初起算,微軟已經漲了 54%。雖然沒有像特斯拉 (200%) 或 Nvidia (130%) 那麼瘋狂,但以微軟的股性來說也算是很不得了的。我們對每一間公司期待不同,微軟漲這樣已經非常高了。

• 所以這個話題才叫做漲翻了的現金。把錢放到微軟原本可能只期待略勝大盤的報酬率,沒想到卻噴得比不少中小型成長股還兇。所以網上投資討論區有人說,自己放在現金的部位比投資部位漲更多。其實股市實際發生的狀況,跟理性預期都會有落差。投資中小型成長股的 ARKK 今年到目前為止漲幅 0%。

 

■ 微軟最近到底在漲什麼?連市值都超越蘋果了。

• 有人在猜是不是因為元宇宙?可能多少有扯到一點。其實今年第一個出來用力喊metaverse的公司是微軟,比臉書還早幾星期。但市場上沒多少人知道微軟搞元宇宙,其實知道微軟 HoloLens 頭盔的人也沒那麼多。這頭盔的技術可能比臉書更強,但因為貴,比較侷限在商用。不過就算在美國,大多數投資人也沒有把微軟看成是元宇宙概念股。

• 就我來看,我覺得現在的微軟,跟一年前甚至兩三年前的微軟,並沒有太大差別。都在同一條上升軌道之上,只是護城河更深,獲利能力更好而已,但這些當初也都可以預期到。某個程度來說,我覺得與其說微軟有什麼巨大的改變,我個人反而覺得是市場中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懂微軟,發現微軟的好。這算是一個價值發現過程,類似於寶石的原石經過研磨後,散發出珍貴寶石的光彩。突然有一天,大家開竅了,理解了它的價值。這就像台積電股價從 400 漲到 600 的那段過程,其實只隔幾個月,本質沒變,只是大家發現台積電的價值比市場之前認同的高太多,最後就價格回歸價值。

• 微軟雖然老牌又知名,但某個程度也算是在這點吃虧,太多人看輕微軟,就是因為它感覺像是個過時的巨人,跟IBM或英特爾差不多。老公司通常文化比較保守,因為有舊包袱,產品進步速度也不見得快。微軟就被視為這類老公司,當初最早提尖牙股 FAANG 的時候,裡面也沒有微軟。不過現在沒有誰敢不提微軟了,尖牙股後來也變成 FAAMG,納入微軟。

• 如果你仔細看微軟的財報,你會發現它是家很可怕的公司。微軟有好幾個金雞母。首先,Office 365 過去幾年一直可以穩定繳出 20% 的成長率。 這等於第一年賺 100,第二年 120,第三年就賺 144。一般公司的金牛成長率不會太高,但 Office 這樣算非常高了。微軟 Azure 是全球第二名的雲端服務,僅次於亞馬遜的AWS。它的成長率還更高,一直可以繳出 50% 以上的成長率,如果第一年賺 100,第二年 150,第三年就 225 了, 成長率還贏過 AWS。微軟的金牛都很強,不但很賺錢,還越賺越多錢。

• 就算是不再是公司重心、不少人看壞的 Windows 營收,本季也成長了 10%,相對來說 Mac 只成長 1%。(當然嚴格來說無法直接對比,因為 Windows 很多收入來自企業用版本,公司可以大量買授權但不買硬體。買 Mac 則是必須買硬體。其實 Mac 有吃到一點市佔率,詳情請參考科技巨頭解碼:蘋果最新一期財報分析內容)。

• 他們的企業資源系統 ERP/ 顧客關係管理系統 CRM 二合一的 Dynamics 365 也以 40% 以上的增速成長,速度高過於大多數的同業競爭者,等於是市佔率也在加大。

• 其他的產品線,包括專業社群網路 LinkedIn、遊戲事業 Xbox 也都表現亮眼,就連邊緣化的搜尋引擎 Bing 也受惠於網路廣告爆發,連續兩季成長 40%。

• 我掃了微軟的財報幾次,發現表現不太亮眼的單位,大概只有硬體銷售的 Surface 吧?

• 微軟還有很多無法顯示在財報上的優勢,包括 Teams 可以作為辦公室生產力領域的護城河,用了 Teams 的公司很難離開 Office 生態系。另外他們還有 Power Platform 可以用來開發 no code app,讓不會寫程式的人可以做報表跟簡單自動化工具。如果公司用它來整理資料,開發了幾十個企業專屬應用,到哪天不想用微軟產品了,卻都無法離開。

• 微軟越來越多月費之類訂閱性的營收,營運更加穩定。

• 即使目前股價已經暴衝,事實上我都不覺得微軟很貴,還在合理價位。以科斯托蘭尼的講法來說,這間公司大多數的股票,都掌握在堅定的投資人手上。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也不希望太多跟風仔進來,加大股票的波動性。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