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好難】#75 摘要
特斯拉的對手來了 + 羨慕別人發大財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3vsDhOYRxLY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0nL5su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osyI6B
[ 特斯拉的對手來了 ]
■ 今年最大的 IPO 來了,電動車新創公司 Rivian 正式上市,IPO 定價 78 美元,不過立刻漲了 29% ,收盤價 100 美元,市值則是達到 980 億美元。
• 這是怎樣的概念呢?Ford 市值 770 億美元,GM 市值 860 億美元。Rivian 等於一上市就超車 GM 和 Ford 兩大車廠。
• 有人批評現在電動車新創一台車都沒賣,股價高都是泡沫,但 Rivian 不是那種車子還在概念階段的車廠,車子也真的端出來賣了,只是數量很少。其皮卡車型 R1T 九月底就開始交車,十月份交車 156 輛,預計今年年底前要交車 1000 台 R1T。至少可以 Rivian 不是 PPT 造車,也不是只造兩三台車,產線是有在動的。
• 比較一下,GM 第三季賣 44.6 萬台車,Ford 第三季則是賣 40 萬台,因為之前有晶片缺貨無法生產車子的問題,第四季表現應該都會更好。第四季交車 900 台比上幾十萬台,數量差非常多,結果前者公司竟然市值更高,非常驚人。
• 有人會說,你車子做那麼少,未來會不會倒閉都不知道,憑什麼股價這麼高?其實每個人在投資上判斷的客觀價值都不一樣,我們必須接受市場經常不會按照我們的想法去運作。Rivian 是不是泡沫?可能包含了很大部份泡沫,但你也不能說它完全沒有基本價值。要先有一定真實價值,市場的期待才會依附上去。資本市場的現實,就是理性、感性,還有其他亂七八糟東西混合在一起的東西。
• Rivian 市值那麼高,某個程度反映了股市的現實:第一,電動車是目前股市最熱門的題材。這跟特斯拉的股價有關。特斯拉股價創下新高,自然有人會想找出下一個特斯拉來投資。舊車廠很多包袱,不見得能轉型成功。而 Rivian 又是眾多電動車新創裡面相對靠譜的。他們的車子已經做出來了,也沒有整天炒作夢想、吹牛畫大餅。之前我的節目介紹過一次 Rivian,他們的管理層是屬於比較認真做事的,也擁有靠譜的技術。現在被這樣吹捧也有一定道理。
• 第二,在資本市場,未來的希望永遠比現在重要。即使 Rivian 現在還沒賺錢,甚至未來五年十年都未必能賺錢,但還是匯集了眾人的希望。對照一下,當年特斯拉在 Model3 推出之後才轉虧為盈,那時已經掙扎了很多年。就算 Rivian 未來還會虧錢,但充滿著無限的未來希望,所以市場會瘋狂去追。某個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市場現在非常貪婪。
■ Rivian 在許多電動車的新創裡面,的確是很值得注意,確實有資格被視為特斯拉的競爭對手。
• 首先,光能夠真的交車,就吊打一堆 PPT 造車廠商,證明他們有一定的產品設計能力與生產能力。這證實了他們有執行力,有能力突破困難。Elon Musk 之前就說過,電動車新創的最大挑戰不是設計,而是把車子大規模生產出來。從生產幾台到生產幾百台,中間有相當大的難關要過,等於從0開始將工廠打造出來。Rivian 製造上的執行力等於已經得到證明。
• 而他們的產品看來的確也很不錯。我看了一些評測影片,大致都給予不錯的評價。以產品面來說,可以說是設計得很高水準,甚至贏過特斯拉。有個評價說,Rivian 的 R1T 是產品經理設計出的東西,上面看不到傳統車廠那種各部門彼此妥協的痕跡,最後弄出保守安全沒特色的車型,而是有很多設計巧思。例如後座到車斗中間有個空間,可以塞進廚具,由車子供電,我想以後市面會出可以放在那裡面用的各種週邊配件。而且很多給予高評價的都是特斯拉粉和特斯拉車主。產品讓市場驚艷,這間公司不可小看。
• Rivian 背後兩大股東,亞馬遜有 20% 股權,Ford 擁有12% 股權。亞馬遜對他們下了很多訂單,可以說是訂單的來源保證。Ford 這邊其實也有不少資源可合作。例如 Rivian 現在搭載 LV2 的輔助駕駛系統,跟特斯拉距離算蠻遙遠的,未來也許可以跟福特投資的 Argo AI 或亞馬遜投資的 Zoox 之類研發自駕系統的公司合作。這兩大富爸爸股東可以給予 Rivian 很大的支持。
• 綜合以上所說,電動車領域最該關注的公司,除了特斯拉,應該就是 Rivian 了。
■ 但其實 Rivian 未來的挑戰也很大。
• 生產方面,目前看來 Rivian 只有一年生產幾千台的能力。如何提升到幾萬台,之後到幾十萬台,難度其實很高。這也是特斯拉最厲害的一點。特斯拉的產量從一年幾萬台拉高到現在一年百萬台,也花了四年以上。從現在看,未來一兩年 Rivian 如果能夠做到年產 10 萬台,其實就已經很厲害了 (大概到中國電動車廠蔚來、理想、小鵬的等級)。但屆時特斯拉的產量可能已經達到一年兩百萬台了。
• 產線規模化非常難,這是非常大的挑戰。跟現在出現小幅虧損都無所謂不一樣,量產後還必須同時壓低成本,這絕對不容易。特斯拉所有生產設備都是自己打造,能順利壓低成本,那 Rivian 有這種能力嗎?恐怕還是必須跟外面買,頂多拜託設備廠商修改一下。這樣做的話,其實成本很難壓下來。如果他們明年上半年可以做到一個月生產一千台,那我就覺得他們算是基本克服了這一關。但是之後還要考慮毛利率的問題。
• 另外的大挑戰就是硬技術限制,包括電池化學、生產、產量控制。這方面特斯拉投資不少,這類東西若沒有控制在自己手上的話,未來也會是大挑戰。所以我說特斯拉很厲害,不但做電動車,還自己做自駕系統跟電池。
• 自動駕駛系統方面,Rivian 現在的系統 L2,特斯拉已經可以算是 L2.8。雖然 Rivian 車子的精緻度比特斯拉好很多,有高級感,但自駕軟體這點對 Revian 絕對也會是很大的劣勢,因為買車的人一定會比較。自駕等級不同,日常用起來確實會差很多,L2 自駕你開車只要放50%的注意力,輕鬆很多,特斯拉更是可能只需要放 20% 的注意力。L2 只能在高速公路上使用,但特斯拉的自駕已經可以在一般市區道路使用。用戶買車一定會考慮這個。這方面 Rivian 只憑自己很難趕上,所以可能要靠兩家大股東富爸爸幫忙。
■ 長線來看,我個人不會看空 Rivian。
• 電動車市場的確有非特斯拉的需求,特別是造型方面。很多人嘴上不說,但其實最在意車子的造型。特斯拉就只有那幾種造型,也確實有人不喜歡。
• 比起其他電動車廠,Rivian 靠譜很多,有能力挑戰傳統車廠。只不過特斯拉已經是重量級拳王,Rivian 則是剛打進輕量級前十名的初出茅廬新選手。但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 從股價看來,可以理解現在市場對 Rivian 的期望有多高,但他們未來還是有很多挑戰。要不要在這個階段投資,請自行合理評估、慎重考慮後再決定。財報沒出來,無法驗證毛利,我自己是還不敢買。但他們未來確實可能成為特斯拉的主要對手。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