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好難】#76 摘要
本集主題 — 成長股血流成河 + 女股神的激進新策略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jYd8tupsGF8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FQLyTh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HTDMtT
[成長股大屠殺]
■ 在十一月上半旬,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的美股,到下半月突然風雲變色。美股大盤其實沒有怎麼跌,但一些高科技成長股卻出現了很大的修正回檔。同期 S&P500 從高點只跌了不到 1%,Nasdaq 大概也只跌了 2%。
• 但高科技成長股血流成河,明明好像沒發生什麼事,但開出 Q3 財報後,很多成長股就莫名其妙暴跌。例如 Crowdstrike(代號CRWD) 跌了 21%、Palantir (PLTR) 跌了 22%、Sea(SE) 跌了 20%、Zoom(ZM) 跌了 25%、Square(SQ)跌了 15%,基本上就都發生在兩周之內,短時間內跌得血流成河。
■ 到底這次暴跌的理由是什麼?
• 有些人認為,是資金轉移到蘋果、Nvidia 之類巨型科技股,或移到傳統產業 。也就是所謂板塊輪動、資金輪動。上面這種論述我不太能判斷是對是錯,因為我沒有特別研究。股票上漲下跌,當然跟多少人買多少人賣有關係,買的多過賣的就會漲,賣的多過買的就會跌。交易價格當然取決於當時資金比較想買什麼。
• 所以有些人認為投資,就是一種心理戰。若能了解對手,包括對沖基金、共同基金、退休基金、散戶、當沖、價值投資的人在想什麼,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的話,首先不要跟他們對幹,甚至還可以搶先他們行動而獲利。這種看法不能說錯,股市確實有這個層面,這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本質之一,但也並不是資本市場的全部。我自己不搞這套,畢竟人心是最難預測的,比其他要素還更難預測,非常容易預測錯誤。市場資金有時候很聰明,有時候很愚蠢,有時愚蠢的還會變聰明,反之亦然。我們很難判斷現在的市場情緒到底是怎樣。採用這種方式只是增加投資的難度。不是整天收集市場資訊的專職操盤者,用這種模式投資更難做好。
• 我比較喜歡的投資方式還是回歸基本面,其實這也比較適合散戶。基本面不是每個月改變,台積電下個月不會突然收入歸零。基本面不會瞬間改變,但資金面會,還可能是依照情緒來改變。按照基本面投資的方式比較簡單,若是市場大跌,等於給我們一個訊號。那我們就回頭來看這些公司的未來是否有改變。股價反應長期未來。如果我們看到的前景還是一樣好,那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反之,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後,發現這些公司下跌是有原因的,原因也合理,例如有很強的競爭對手殺進市場,影響到估值,那當然就不要持有。不要看到上漲下跌就急著買賣,要先去判斷它的未來。舉例來說,我們節目做過特斯拉的估值,有幾個場景,當時我們估計過特斯拉十年後賣多少台,如果發生一件事讓它完全達不到那個數字,那我們當然也要重新判斷。
■ 要理解市場本來就會有大量的雜訊,導致股價偏離合理價值。不會一直停在合理價值。
• 但問題是你相不相信,股價終究會回歸到合理價值?這是一個投資上的信念問題。你是相信股價完完全全由資金驅動,還是其實是有個根本價值可以回歸的?長期而言我自己是相信後者的,這代表在我的投資體系下,因為資金買賣造成的價格差異,不是我所在意的。而一家公司基本面的轉變 (變好、變壞) 才是我投資的核心。
• A 跟 B 兩家公司,股價都從 100 跌到 60,但我認為 A 公司基本面很好,這時反而會加碼。檢視 B 公司後,發現 B 公司股價下跌,是因為出現了本質性的問題,那我就會全部清倉。要考慮新出現的資訊。例如我今年上半看了 Fastly 去年第四季的財報,發現不值得我持有,就在今年第一季財報發佈前一天賣了,後來財報發佈那天果然跌了不少。
■ 我上述提到的那幾家成長股,本質完全都沒有改變,未來都有強大的成長性。如果我是持有這些公司的投資人,其實我是不會擔心的。
• 當然必須說,這些公司其中部分,之前的股價高到不合理,遠高過合理價值。但好的公司通常多數時間都會溢價,很少有機會便宜買。舉例來說,Zoom 就是標準的例子,所以也出現了一個長達一年以上的修正。但長線來看,這些公司終究能夠持續的拉高自己公司的價值。現在買貴了,到明後年可能那個價格就不算貴。
• 最好的類比對象就是亞馬遜,1999 年股價 100 美元,遠高於當時的合理價值。之後網路泡沫破裂,股價跌到個位數,剩下6塊錢,遠低於合理價值。但公司本身沒有問題,持續充滿成長潛力。2009 重新破百,現在 3600,這就是持有一家能夠長期成長的公司所能帶來的報酬。高成長股要看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
• 投資上看得懂未來很重要。通常不是資訊落差,而是眼光落差幫你取得 Alpha (投資組合贏過大盤)。但不管對自己眼光多有信心,還是要做好部位控管,分散持股。否則 100 元到 5 元這跌掉 95% 的過程,再有信心的人也可能信心崩潰。就算沒賣,最後獲利,那幾年也是過得很痛苦。人都會看錯,要分散持股,只要保障自己做對的盡量多過做錯的就好。高成長科技股佔我投資10%,所以大跌對我的影響沒那麼大。還是要多考慮分散風險。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