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別人理盲了,拜託

Date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路上的文章,開始很喜歡指責與他立場不同的人理盲。支持核能的人,喜歡說反核的人理盲。支持漲油電價的,喜歡說罵漲油電價的人理盲。支持美牛的,喜歡說反美牛的人理盲。似乎,這社會只有一部分的人,是非常理性的,而另一部分的人,是相當不理性的。

(原文發表於 2013/4/14)
什麼時候,台灣開始流行”指責別人理盲”與”欽羨大建設情結”了呢?

會寫這篇文章,其實是 Miula 這兩年以來,看了眾多在網路上流傳的文章與評論,很感慨的結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路上的文章,開始很喜歡指責與他立場不同的人理盲。支持核能的人,喜歡說反核的人理盲。支持漲油電價的,喜歡說罵漲油電價的人理盲。支持美牛的,喜歡說反美牛的人理盲。似乎,這社會只有一部分的人,是非常理性的,而另一部分的人,是相當不理性的。(以上的舉例,當然並非指所有反核/支持油電漲價/支持美牛進口的人都說所有反核/反漲油電價/反美牛的人理盲,而只是該立場其中部分人的部分言論而已,只是這部分的言論卻一點也不小聲就是了)

而另方面,台灣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也有大量的文章,訴說著包括了韓國、中國各方面的長足進步,以及台灣的種種因素讓台灣如此退步,然後開始指責台灣為什麼沒辦法跟韓國與中國一樣”先進”。這類型的文章,Miula 統稱為 “欽羨大建設”的文章,在這類型的文章裡,只要網路頻寬比別人低,高樓大廈比別人矮,薪資成長比別人少,某樣科技的採用速度比別人慢,台灣就是一個落後的社會,而那些造成這樣結果的許許多多因素,就是該死的進步阻礙者。舉個例來說,前兩天在 Mobile01 上有篇關於 eTag 的討論文,其中有網友質疑遠通當初的得標過程問題重重,想要抵制不予使用,但卻被某些網友指責為國家進步的阻礙,讓這些國外已經開始應用的優秀科技在台灣遇到阻力,讓台灣喪失競爭力。

其實,說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是假的。喜歡說人理盲以及欽羨大建設的思維的重新興起,就是最近這兩年的事。

很感慨,Miula 真的很感慨,因為看到這些文章,常常讓我想著,台灣的文明,是不是倒退了 20 年?

在繼續談下去之前,讓 Miula 先揭露自己的立場,以免這篇文章被當作是對某些議題立場的打擊文 – 對於核四議題,Miula 是反核立場,但尊重公投結果。對於油電漲價問題,Miula 的立場是支持一個清楚的成本結構公式下的正常漲跌,對於美牛,Miula 的立場是,只要能夠標示清楚,是贊成美牛進口的。(以下對於指責別人理盲這個風氣的批判,跟 Miula 的上述立場無關 )

先說說”指責理盲”這件事吧!

所謂的理盲,基本上就是對道理盲視的人。所以指責別人理盲,大概就是等於指責別人什麼都不懂,不具備理性思考的能力,道理都擺在眼前了,怎麼都還看不到。當然,世界上也真的有這樣的人。Miula 多年前還在念書的時候,也常常跟同學或老師爭論不休,覺得這些道理都這麼明確了怎麼你們都還視而不見,可惜當年還沒有理盲這種用法,否則 Miula 大概也整天罵人理盲吧。

但,隨著時間與經驗的增長,Miula 卻對現在這股喜歡指責別人理盲的風氣,感到相當的憂心。

指責別人理盲的第一大問題,就是當我們開始指責別人理盲的時候,無形的就關閉了與對方溝通的管道。既然只有我們有道理,對方連道理都聽不懂,那有什麼好討論的,通通都聽我們的就好,不是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指責對方理盲的人,正跟他想指責理盲的對象一樣,都成了無法溝通的對象。如果上過談判課的人,一定聽過這個原則,要能達到雙贏的結果,勢必得從肯定對方開始,一旦當你否定對方的立場有任何的合理性時,那也等於是同時關閉了所有可能達到共識的管道。

指責別人理盲的文章的第二個大問題,就是通常這類的文章都自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所有問題,但其實通常相去甚遠。合理來說,其實世界上幾乎不會有人可以同時懂所有類型的問題,一個認為自己懂所有事的人,只顯得出自己的無知而以。以擁核反核為例,一個懂核工的人,未必懂建築工程,一個懂建築工程的人,也未必能懂地質學,一個懂地質學的,也未被能懂碳排放與溫室效應的關聯,一個懂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的人,也未必懂成本會計,一個懂成本會計的人,也未必懂得風險決策學,一個懂風險決策學的人,也未必懂相關法律,一個懂法律的,也未必真的懂民主精神,而一個懂民主精神的,也可能不會上網發文。

專業的領域,常常隔行如隔山,而從不同角度出發,其實對於同一個議題的判斷,可能就相差甚遠。指責別人理盲的同時,基本上等於否定對方的論點其實也有可能是從某個合理的專業理性推斷出來的角度,但這樣的可能性其實非常的高。舉個例來說,擁核人士常常會以火力發電造成全球暖化的論點來否定以火力取代核能的可能性,但其實光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否是造成全球氣候異常的主因,在專門研究氣候變遷的學者中,都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身為並非專門研究該議題的人,又怎能信誓旦旦的說火力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會造成全球暖化呢?(同時,反核的很多論點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但很少看到反核指責擁核陣營理盲就是了)

真正的科學精神,其實是對於所有的事物都抱著合理的懷疑,在無法求證時,理解到自己的認知是有限的。當指責別人理盲時,其實正根本性的違背了科學精神。

讓我們一起做個習題吧 – 請問核能電廠發生問題的機率到底多高? 是核能專業人士宣稱的千萬分之一,還是反核人士宣稱的四百多座反應爐就有三座出了問題?是其中一種論點絕對勝出,還是兩種論點都有其合理之處?在這兩個論點間,是否有可以深入討論的空間,導出一個讓雙方都能同意的機率呢?

指責別人理盲的第三個大問題,就是缺乏了對於非理性因素的同理心。這世界,並不是只以理性在運轉的,理性,其實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並不特別比其他部分高尚。舉一個討論到爛的例子來說,假設你今天只要殺一個人,就可以救一百個人,這件事,你做不做? 怎樣做才是理性? 一百個人的價值如何跟一個人比? 做這個決定,要怎樣盤算才算理性?對於數字的偏好,對於死亡的厭惡程度,對於程序正義的堅持程度,這些因素裡,有哪些真的是理性的? (對於上述問題有興趣的,其實很推薦去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本書就是了)

如果你的老媽,因為怕飛機失事而不敢坐飛機出國,你會指責他理盲嗎? 如果你的女朋友,因為童年被性騷擾而現在對男女肢體接觸有恐懼,你會指責他理盲嗎? 同理心,其實在人類文明的重要程度,一點都不亞於理性。

指責他人理盲,既驕傲,而且造成無法形成共識,同時罵到自己,然後又沒有同理心,理性的你,算一算後,就應該知道這並不划算吧?

接下來,讓 Miula 也來談談所謂的”欽羨大建設情結”。其實欽羨大建設情結,大概就跟婆婆媽媽喜歡比誰家的小孩考上建中誰家的小孩考上台大誰家的小孩賺了一億差不多,需要透過一些外在明顯可見的成就,來補足自己不多的自信心。中國弄了一艘航母,北韓硬是要弄幾個長程飛彈,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況。

台灣也有過這樣的日子,Miula 小時候,記得最常看到的政府文宣之一,就是宣揚台灣擁有多少多少億的外匯存底,即使當年 Miula 並不了解外匯存底是什麼意思,但是還是覺得真屌真厲害,台灣真強大。另外一個代表,就是台北101,這座曾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也是台灣的大建設情結的代表之作。

大建設,無疑的是文明的一個重大指標,但是文明的唯一指標嗎? 恐怕不是的。所謂的文明,除了建設以外,公民社會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關鍵指標。

台灣的大建設情結,卻常常出現以下的論點,寧要建設,不要公民社會。

A. 台灣只顧著追求公義,所以什麼建設都做不成。舉例 – 要不是實行了分紅費用化,台灣的科技產業才不會一落千丈
B. 台灣就是民主太亂了,所以才什麼建設都做不成。舉例 – 要是在中國,台北的很多老房子早就直接拆掉都更了

這類的文章,在商周的專欄最容易看到,通常開頭都是,在上海或者其他新興的城市,又看到他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反觀台灣,拖了好多年都停留在原地,都是台灣的社會某些錯誤觀念造成了這樣現象云云。而這類的文章,又常常不自覺或刻意的,扮演著財團與利益團體的打手,把矛頭指向追求社會公義的思想。

因為” 房屋交易實價登錄”,打擊經濟發展。因為證所稅,打擊經濟發展。這類的論點,要舉還真的舉不完。這類型的文章,毫無邏輯可言,八大工業國,每個國家都有課證所稅與房價實價登錄,怎麼不見他們的經濟被打擊呢?追求社會公義與追求發展建設,原本應該是平行不衝突的兩條路線,在這些文章不自覺或刻意的誤導下,成為了對立的路線。

一個不用繳證所稅的社會,一個公司派大股東可以每年不用工作,只靠內線交易放消息,可以賺到上千萬,還不用繳所得稅,但在公司工作的上班族,每年辛辛苦苦工作,賺個一兩百萬薪資,卻要繳所得稅,繳得比炒股派還多很多倍。這樣的社會,會有人想認真工作嗎? 這樣的社會,又有誰會想認真發展實業呢? 正是因為這樣畸形的制度,導致我們台灣電子大廠的老闆,不想花錢去讓公司更有競爭力,反而把資金拿去炒房。一個不公義的稅務環境,正是造成台灣經濟失落的關鍵因素。(但是台灣目前的證所稅版本實在亂七八糟,劉憶如一開始的版本還好些,這算題外話就是了)

仔細想想,這股欽羨大建設情結為何在這兩年明顯復甦呢? Miula 個人的看法,大概是因為兩個原因吧,首先,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而這種只問表面建設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思想,在大陸新一代人裡面算是主流思想。而當交流密切,很明顯中國這幾年的經濟與建設發展都遠勝台灣時,自然而然,很容易讓人受到這種思考的影響。第二個原因,是在金融風暴後,韓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把台灣丟在後頭,讓台灣社會又陷入了集體的自卑心態。在自卑心態下,欽羨大建設的思想,自然而然就會浮現了。但是,欽羨大建設情結所導出來的看法,其實對於經濟發展,只是見樹不見林的意見而已。

寫在最後

很可惜的,無論是指責別人理盲,或者是欽羨大建設情結,對於未來台灣的發展,恐怕都是負面大過於正面效應。台灣目前的確陷落在一種政府失能市場失靈的狀態之下,而大市場小市場效應,更讓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都被大陸磁吸過去。但盲目追求大建設大發展的路線,絕對是錯誤的。費城絕對不能走跟紐約一樣的發展路線,聖地牙哥絕不能走跟洛杉磯一樣的發展路線,在大市場旁的小市場,絕對得找出自己獨特的發展路線,而不是看到大市場的路線就一股腦地模仿。

所以,不要再彼此指責理盲,也不要看到大建設就羨慕到覺得只有那條路線正確。或許,公民社會路線,才是台灣未來的光明之道也未可知呢。

More
article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