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M頭條】#19 精華摘要
本集主題 – 臉書進軍聲音經濟、英特爾 Q1 財報解讀、蘋果發表會三大重點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與第三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nPiwvb_1R8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Pq60G2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dUPsQ3
歡迎來到科技M頭條,這是一個討論與分析每周科技界重大新聞的節目。如果你對於更深入的觀點有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付費電子報科技巨頭解碼。你可以透過我們節目下方的文字區連結,來訂閱我們的科技巨頭解碼電子報,每月只要 169 元,讓你完全掌握科技與商業的趨勢。
[ FB 進軍聲音經濟 ]
■ 2021 可以說是社交網路的聲音元年,FB 正式殺入聲音經濟。之前 FB 內容都是文字、相片、影片,主要都是用眼睛看的。然而過去幾年Podcast已經流行,而今年年初最夯的就是 Clubhouse,這代表聲音不只可以做成節目型的,還可以做成社群型產品。現在 Clubhouse 已經退燒,但它掀起的對聲音經濟的關注不會停止,所有科技巨頭都已經發佈要做跟聲音相關的東西,而臉書也趁此熱潮發佈了他們聲音經濟相關的計畫。出乎大家的意料,FB一次推出了三大功能,這代表 FB 進軍聲音經濟的決心非常強。這些功能會在2021年中正式推出。
• 首先,FB 要在 APP 和網站直接內建完整的 Podcast 體系,不但可以上傳 Podcast,可以在FB上面看到推薦的節目,可以分享,還可以直接在上面進行評論,這算是把 Podcast 整合進現有的臉書。舉例而言,現在你只會在 FB 的 M 觀點專頁上看到我們的文字評論,但到時可能可以直接在 FB 上面聽我們的節目。
• 其次,FB 還會推出引發注目的 Soundbite 功能,簡單說就是十幾二十秒的短錄音,有點像是聲音版的抖音,讓人輕鬆錄音,然後有強大編輯與美化功能,輕鬆剪出成品。
• 接下來,他們還會推出模仿 Clubhouse 的功能,叫做 live audio rooms。它基本的功能確實跟 Clubhouse 很很像,例如可以開房間,主持或加入對話,在旁邊當聽眾等等。但它把 Clubhouse 被批評的幾點都解決掉,首先互動不只是聽和講,有其他選項,例如按讚等等。其次就是官方准許錄音留檔,而且根本就直接做了錄音功能在上面,錄完可以轉成 Podcast,然後透過FB專頁發送給粉絲看,對創作者比較友善。
■ FB 上的 Podcast 未來直接在粉絲專頁,或者是個人,都可以發布 Podcast。而且他們不是全部自己來,也會跟 Spotify 的播放器整合。所以不是上傳到 FB 的 Spotify Podcast 也可能可以在臉書上直接播放。這代表FB真心想把聲音整合進生態系裡面。
• FB這次的重點,也是現在Podcast生態系做不到的一點,就是補足社群性。現在你做 Podcast,沒人會認識你、看到你,除非你上排行榜。創作者要另外開一些社群來吸引人。但當進入 FB 的社群之後,就有機會依靠社群分享,這些 Podcast 更容易被發現被分享。而且聽眾也能夠針對單集內容做出討論 ,這是目前主要的 Podcast App 都無法做到的。所以FB進軍 Podcast 有優勢,因為它有很強的社群性。
• 但 FB 進軍 Podcast 的行動也有人不看好。例如分析師 Ben Thompson 就認為FB主打視覺,Podcast 是聽覺,他質疑兩者使用情境不同,無法成功。如到底要不要戴耳機來使用 FB?這講法不能說沒道理,用 FB 聽Podcast不是現有聽眾的習慣。但市場其實很多元,說不定對另一群人的使用習慣來說這是 OK 的?這群人其實現在還沒進入Podcast市場。他們可能順勢在臉書上看到,就不戴耳機直接放出來。
• 所以我個人不會那麼不看好FB進軍 Podcast,因為它的社群性無法取代。我認為FB至少在這領域會有一定影響力。
■ 其次,SoundBite 短音頻,這功能除了FB,也會上 IG。臉書推出強大的錄音加上類似濾鏡的特效功能,也可以變音,讓聲音變有趣。用戶可以用它簡單製作幾十秒的短音頻。
• 這很像我認真研究過的抖音。抖音很厲害,東西很吸引人,看到不喜歡也可以馬上滑掉。但用聲音模仿抖音能夠做起來嗎?我很不確定,我很難想像情況會是怎麼樣。我想像中的應用場景,可能是笑話大賽,每人一分鐘,或是大家都唱經典歌曲中的三句。聽眾會去注意每個人的不同特色,就像抖音的觀眾一樣。
• 會不會有人要連續聽幾十個短音頻?能否成功還在未定之天,我認為難度頗高。我不知道大家少了影像的刺激,是否還願意一直滑下去。
■ 關於 Live-Audio Rooms ,我有個朋友說老人用的 FB 跟也是老人用的 Clubhouse 是天作之合。
• 它跟FB 既有的社群功能其實可以很簡單地結合。例如 FB 上有共同興趣的社團,就可以用它來開聊天室共同討論,最後還可以留下錄音紀錄記錄。這讓我想到以前玩遊戲的公會聊天室,一群伙伴可以一起討論打魔王的事。
• 它還可以擁有除了即時聊天室以外的其他非即時互動,可以留言、按愛心、私訊,社群性強非常多。而這些都是 Clubhouse 所最欠缺的。加上它還可以錄音存檔,雖然沒有 Clubhouse 那麼潮,但很可能會遠比 Clubhouse 更加實用。我認為它有機會把 Clubhouse 壓下去。
■ 整體而言,我認為臉書是玩真的。就像當初進軍影片一樣,曾經一度把 YouTube 打得很有壓力。但後來臉書自己把影片這塊拆了,影響力不如以往。
• 這次為何會進軍聲音?老實說,FB與聲音的屬性沒有很搭,其實不是理所當然的組合。或許是 FB 他們看好市場的發展潛能。我非常好奇最後的結果。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