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M頭條】#11 精華摘要
本集主題 – 推特超級訂閱制、臉書澳洲政府談和、Coinbase 預計上市!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推薦想要聽到完整內容的,可以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Youtube: https://youtu.be/0JpTCJokMjg
Podcast: https://apple.co/3e285Sm
歡迎來到科技M頭條,這是一個討論與分析每周科技界重大新聞的節目,如果你對於更深入的觀點有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付費電子報科技巨頭解碼,這是一個專門深入分析科技巨頭商業策略的專欄,能夠幫助讀者掌握最新的科技產業大趨勢。你可以透過我們節目下方的文字區連結,來訂閱我們的科技巨頭解碼電子報,每月只要 169 元,讓你完全掌握科技與商業的趨勢。
[ 開場閒聊 ]
PressPlay 的M觀點商學院正式改版,包含兩場會員直播,是很棒的學習商業的思維演講,歡迎訂閱。
[ 推特超級訂閱制 ]
■ 推特計畫新增稱作 Super Follows 的功能,讓用戶可以鎖住部分內容,只開放給付費的粉絲。這些內容可以包含會員專屬推特、電子報,或進入某些社群社團的權利。
- 推特在美國絕對是主流社群媒體,例如非常會用社群媒體宣傳自己的川普,主要用的就是推特。雖然FB更為普及,但在政治人物、演藝明星、體育明星、KOL意見領袖方面,推特更為主流。
- 推特以往有個問題,就是不太會賺錢。所以他們推出新商業模式非常引人注目,股價也漲了很多。
- Follow 就是追蹤,現在推特計畫推出的 Super Follows,就是付錢追蹤。
- 功能中的專屬推特就是:例如我一天發五則推文,裡面有兩則只有付錢會員看得到。
- 電子報功能就是你付了費我就發電子報給你,有點像 Substack 這個付費電子報工具。
- 還有進入社群社團的權利,例如追蹤彭培奧的人,付錢就可以加入彭培奧粉絲團。
- 目前這些功能還在內部測試,推出時間還沒決定。未來推特有幾萬粉絲的網紅可以直接在推特上面收到粉絲的錢,也可能會有打賞功能。
■ 有一些在國外被稱作熱情經濟 passion economics 的知名服務,包括 Onlyfans(包含很多成人應用內容)、Patreon(訂閱式專案群募)、Substack(寫作者可推出付費訂閱電子報)等等,都是讓意見領袖或網紅可以向粉絲收訂閱費、讓有能力產出內容者可以獲取報酬的方式。它們原本某種程度算是跟 Twitter 共生,意思就是有些人在推特上吸引很多人,有一大堆粉絲,但沒辦法用推特向他們收錢,只好把他們導到例如 Substack 之類的地方來賺錢。未來推特推出收費功能後,勢必會搶走這些服務的部份收入。
- 一個例子是,我聽的一些免費 podcast 也有收費進階版在 Patreon 上面。其實這個狀況也有點像我剛才介紹我自己的 PressPlay。我的 YouTube 和 Podcast 是免費的,但如果你們覺得從我身上可以學到東西,可以付費去 PressPlay 看M觀點商學院,或者去 vocus.cc 方格子訂閱科技巨頭解碼,得到更深入的分析。對我來講,PressPlay 就等於 Patreon,方格子就等於 Substack。我的前端導流平台不是推特,這是因為推特在台灣不紅。我用來吸引人的平台就是 YouTube 和 Podcast。
■ 以往推特主要的營收是靠廣告,但收入不怎麼樣,他們不太懂得如何去做廣告,廣告也並不精準。大家對推特靠廣告賺錢已經死心。所以現在推出新商業模式,就讓推特的投資人很興奮。這應該是推特近期大漲的原因。
- 上周我在逛 Clubhouse 的時候,在一個討論美股的房間,聽到他們在討論推特的股價最近很強勢,多數人都在拼命稱讚推特,我聽了十幾二十分鐘之後,就忍不住舉手發言,上去噴了一下推特。
- 我說最近推特的確漲了不少,一個月內漲了 60%,相對而言因為市場修正,其他的科技巨頭都在下跌,所以變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但是這樣就代表推特很好嗎?老實說,那是因為推特之前股價太爛,沒能力賺錢,基本上市場不太想理它。當它出現轉機的時候,股價當然會上漲。
- 我們比較一下,一樣是社群媒體、跟推特差不多同期上市的 FB,上市時的價格大約 40 美元左右,近期漲到 280,大概漲了六七倍。推特上市的時候也大約是 40 美元左右,但即使算上近期猛烈的漲勢,也還沒有漲到 2 倍。
- 所以推特最近的暴漲,不是因為這公司有多好,而是因為之前的股價實在太爛,變現能力太差。不只 FB 透過廣告賺了大錢,Snap Chat 比 FB 和推特晚推出很久,廣告變現模式卻非常成功,就算 TikTok 也能賺到不少錢,基本上就只有推特不行。推特用戶非常多,廣告卻一直做不起來,所以股價才這麼爛。
- 所以終於出現新商業模式,我覺得是對於推特的強心針,終於有可能會翻身了。
■ Jack Dorsey 被逼到牆角後努力圖強?
- 去年有投資人說推特CEO Jack Dorsey 表現太差,要換掉他。因為覺得他經營不善,推特這麼多人用,營收成長還這麼差。Jack Dorsey 勉強妥協保住位置,答應會努力翻身。從那之後他才比較認真經營,規劃一些新方向。大多數新方向是值得看好的。
■ 推特這個 Super Follows 新計畫會成功嗎?我認為應該有很高的成功機率,而且不只是我,之前很多知名分析師,例如 Ben Thompson,都看好推特可能在 Super Follows 這方面能做出成績。
- 行銷上有所謂 funnel 漏斗轉換的理論。以M觀點為例,假定我有 10 萬 YouTube 觀眾,但付費的只有 1000人,那就是轉換率 1%,漏斗第一層到第二層過濾掉 99%。第二層之後還可以有第三層,第四層漏斗。
- 國外很多作者是在推特上吸引人,有十幾二十萬追蹤者,然後讓追蹤者付錢去訂閱 Substack 或 Patreon。用戶必須離開原來的平台去其他平台,有這個轉換動作就會降低轉換率。轉換率可能低到只有3%,5%,甚至千分之幾。
- 行銷上漏斗轉換次數越少越好,每轉換一次就會流失一批人。但未來如果能夠在推特上直接訂閱,就少了一層轉換流失,粉絲不需要去新平台重新註冊會員、輸入信用卡資料等等。這個過程「摩擦力」很大,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用戶都可能停下來不繼續往下做。
- 而且推特在費用上有優勢。以我目前聽說的消息,推特可能會以抽更少的抽成,來搶 Substack 和 Patreon 的市場。歐美會有大量創作者使用推特作為收費管道。
- Patreon 和 Substack 會受這件事很大影響。但 Substack 還是有優勢,不會一下被打趴。有些創作者不希望被一個平台綁住,希望使用比較獨立的訂閱服務。這有點像你架部落格時可以選擇自己架,或是使用現成平台。Substack 比較像工具,不希望被推特綁住的人還是會去用。例如在美國的保守偏右派意見領袖,在推特累積了幾千一萬付費會員,結果發了一篇違反政治正確的內容,就會被封。類似這樣的人會考慮不用推特平台。 Substack 是不會被消滅,但成長會變慢,市場會被推特搶走一大塊。
- 除了 Super Follows,近期推特還在開發 Spaces,是類似 Clubhouse 的語音聊天室。
等它正式推出,我們再來看看它是否搶掉 Clubhouse 的成長。
■ 推特的優勢是上面已經有很多知名網紅、意見領袖、政治人物、演藝明星。平台上該有的功能都有的話,這些人就沒必要去Clubhouse 開房間,或者去其他訂閱平台開訂閱制。
- 結論是我看好推特這個計畫能夠成功,特別是在美國市場。股價有正面反應是很合理的。
[ FB跟澳洲政府談和 ]
上周新聞的後續,在FB禁止所有澳洲新聞、跟澳洲政府對抗及商談五天,澳洲財政部長 Josh Frydenberg 與FB老闆扎克伯格直接通電話之後,FB方面宣布撤回對澳洲媒體的限制,26日已恢復讓澳洲新聞可以貼上FB。FB一方聲稱已經取得澳洲政府方足夠的讓步,澳洲政府答應會修改法案,新增一個附件,而且同意FB保留被不公平對待時(例如被自動交付仲裁時)再次撤下澳洲新聞的權利。澳洲政府則說臉書打算拿出十億美金,跟 Google 一樣來協助媒體產業。談判雙方都自稱勝利。FB 後來宣布已經跟澳洲大媒體集團 Seven West Media 達成協議。
這個所謂新聞媒體議價法案,在25日已經通過立法。最後階段的修改內容包括:增加科技平台與媒體談判的時間(多兩個月冷靜思考期);如果某平台跟澳洲媒體達成一定誠意、談成夠多的協議,就不太可能被列入法案指定的平台對象;如果被列入指定對象,有一個月的提前通知。臉書方面則宣稱,澳洲政府承認FB有再次撤下新聞的權利。
■ 這次結果某種程度是雙贏,臉書與澳洲都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 澳洲政府要的,當然就是錢。現在要到了。
- 臉書要的,則是不能夠因為臉書平台上面有新聞連結就要付費。給錢對他們不是大問題,他們有錢。
- FB 和 Google 最不能接受的是破壞他們商業模式的付錢方式。如果搜尋引擎上有新聞連結就要給錢,那整個搜尋引擎商業模式都會被破壞,所有有連結的產業都會跟進要錢。網路上的連結應該要是免費的。
- 社交網站也一樣,本意是讓大家去分享東西,如果你自己貼東西上去還可以跟FB要錢,那FB也只能被迫把這些東西拿掉。
- 與 Google 類似,FB願意用其他的方式付錢。Google 是另外設了一個新聞App,跟新聞連結分開,來另外付錢。看來FB也想用類似方法,開發一個新聞頁籤專區,然後裡面放取得授權的新聞全文,之後就根據FB自己定的規則來付錢。所以臉書是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 而且臉書取得了如果未來談不成合作,仍然能夠下架澳洲媒體新聞的權利。
■ 回到誰贏誰輸的這個問題,澳洲政府宣稱自己一方勝利,但實際上應該算是雙贏,甚至不少人說是臉書大勝。
- 知名的媒體觀察網站 NiemanLab 下的評論標題是「臉書拿到所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 班乃迪克伊文斯評論說: “Australia wrote a law that was physically impossible to comply with, and has now said: ‘Oh well it’s been a success because we’re not applying it to anybody.'”(澳洲立了一個無法執行的法律,現在卻說自己勝利,因為這法律不會用在任何人身上)。這好像買了一把槍,然後沒有真正使用,就認為自己成功,因為已經嚇到對方付錢。
- FB在與澳洲新聞媒體談判上取得了很強大的優勢。法律修正後規定,平台可以與不同媒體用不同方式達成協議 ,用自己的方式決定給哪一家媒體多少錢,而不被強制仲裁。而且達成足夠誠意,談成八十家,剩下二十家沒談成,也可能就不會被罰。媒體知道FB跟別家談成,剩下自己還談不成的話,可能拿不到錢,就會寧可趕快讓步談成。因為越晚談成,FB就越不在乎你。媒體會陷入囚徒困境,越早談成拿到的條件越好。
■ 不過我們知道澳洲只是個開端,未來加拿大可能跟進。甚至連美國也有國會議員開始說要立類似的法。雖然美國文化更資本主義,不見得能推動成功。
- 未來十年是政府與科技巨頭全面戰爭的時期,科技巨頭會越來越辛苦。
[ Coinbase 預計上市 ]
美國最大的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決定趁貨幣熱潮上市,25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申請文件,最快在 3 月就會掛牌亮相。
根據 Coinbase 向 SEC 提交的公開說明書,Coinbase 計劃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代號為「COIN」,並採取「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的方式。
Coinbase 同時公布 2020 年全年業績,營收較 2019 年成長 136%,達到 11.4 億美元,成長率非常高;全年淨利 3.22 億美元,優於 2019 年淨損 3,040 萬美元,順利轉虧為盈;通過驗證的使用者達 4,300 萬人,較 2019 年的 3,200 萬人成長 34%,去年算是非常成功的一年。Coinbase 三月上市,會是投資界與加密貨幣界的大事。
■ Coinbase 算是全世界第三大的交易所。世界第一名是幣安,第二名是火幣,都是中國的平台。Coinbase 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一家。
- 未來其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會上市嗎?如果連第三名的交易所都能轉虧為盈的話,前兩名應該都不缺錢。幣安去年賺了三億美元,不需要市場的資金。
- 但如果以信任度來說,上市的確會得到更大的信任。因為交易所作為市場平台,大家會害怕它倒閉、詐欺、胡搞。所以我覺得另外幾家交易所很可能也會跟進上市。畢竟作為一個交易所,怎麼樣讓更多人信任是很重要的。
- 若A交易所上市,所有財務數字公開,B交易所未上市,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去A交易所,因為更值得信任。
- 股票上市代表整個加密貨幣產業獲得了主流社會更大的認可,對於交易所來說,也許會比將獲利都留給早期股東創造的價值更大,可以把餅做大,帶來的利益也可能更高。所以我估計其他虛擬貨幣交易所也可能上市。
■ 淘金潮中,最賺錢的就是賣鏟子的。
- 這是來自美國歷史的一句名言。以前舊金山很多人去挖金,不過不少人沒挖到,白費多年時間。然而在旁邊賣鏟子、賣水給他們喝的週邊服務業反而穩賺。
- 虛擬貨幣狂潮中,最能穩穩賺錢的,就是交易所這類平台。(其實還有AMD賣了一堆顯卡去挖礦)所以貨幣交易所在未來絕對是前景看好的。某種個別的幣還有可能下跌,但交易所就是在旁邊賣最重要的鏟子的。
- 某些傳統投資人既不熟悉科技也不信任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所或許是他們可以從加密貨幣熱潮中獲利的方式。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比特幣和以太幣以外的幣有什麼價值,也無法判斷5萬元的比特幣是貴還是便宜,基本上他就無法投資加密貨幣。但交易所是更實在可獲利的生意。
■ 以加密貨幣目前的熱度和 Coinbase 本來就很不錯的營運數字,我估計它上市後應該會超紅,猛漲一波。
- 原本就喜歡加密貨幣的人會支持,原本不喜歡的人也可能支持。不熟悉或不信任加密貨幣,但又想趕上貨幣熱潮的人都有可能把錢投進交易所,這等於是能吸引到傳統投資人。
- 我個人對 Coinbase 是有興趣,但也要看是不是炒作得太誇張,因為我不喜歡買炒作得太貴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