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M頭條】#34 精華摘要
本集主題 – 蘋果不再鐵板一塊、Rivian 要 IPO、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與第三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umwJRdsBTTY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kVGJzs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mXJMtf
歡迎來到科技M頭條,這是一個討論與分析每周科技界重大新聞的節目。如果你對於更深入的觀點有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付費電子報科技巨頭解碼。你可以透過我們節目下方的文字區連結,來訂閱我們的科技巨頭解碼電子報,每月只要 169 元,讓你完全掌握科技與商業的趨勢。
[ 蘋果不再鐵板一塊 ]
■ 在一場開發商針對蘋果的集體訴訟中,蘋果提出和解方案,將對 App Store 進行多項修改。蘋果將容許開發商用email等的方式,讓開發商把iOS以外的支付方法告訴顧客,這樣就可以避開蘋果抽的三成佣金了。這是開發商一直努力爭取的東西。原本的App store條款禁止開發商使用App中獲取的顧客資訊告知顧客蘋果以外的付費方式。但其實在六月更新的App store guideline裡面,蘋果已經偷偷把條款改成開發商可以私下聯繫顧客,只是當時沒有清楚說可以提供其他付款方式。
• 蘋果還將大量增加價格選項,現在App Store裡面的產品價格很多都是以.99結尾,最低是0.99,以後定價選項會從100個左右增加到500個,大幅增加開發商細節的定價自由度。並且蘋果將支付一億美元,成立一個小型開發者援助基金,支付給申請的小型開發商。另外,去年提出的營收低於100萬的小型開發商佣金降到15%的措施,將維持三年不變。這個和解方案訴訟雙方已經同意,有待法官正式批准。
• 這次和解的背景是後面有更大的案子纏著蘋果,包括Epic Games領頭控告蘋果,以及其他政府調查的反壟斷案件,所以蘋果這次的讓步很可能是為了順利從這些大案中脫身。
■ 這的確對蘋果來說算是一大讓步。應用商店抽成30%,在業界內部叫做蘋果稅 Apple Tax,一直是蘋果與開發商之間爭執的重點,因為抽得實在有點多。
• 爭議案例包括了早期 Netflix 對此爭執過後退出蘋果平台,過去幾年吵最兇的則是 Spotify 與 Epic Games 這兩家(Epic Games 官司重點除了蘋果稅太高,還有能不能在應用商店中放放其他應用商店的問題)。 這甚至對 YouTube 也有影響,例如我們M觀點的 YouTube 會員專屬真心話直播,你在 iPhone 的 YouTube App 裡面是無法訂閱的,必須用網站或 Android App 才能訂閱。否則被蘋果扣完稅,YouTube 也很難處理它跟創作者的分成。
• 蘋果高抽成衍生了兩大問題,也就是公平競爭問題,以及對創作者經濟平台不利的問題。
• 公平競爭問題,就像 Spotify 需要被抽 30%,蘋果自己的 Apple Music 卻不用。Spotify 指控蘋果濫用壟斷地位,是不是真的濫用要由法院決定,但明明是類似的東西你做就不用被抽成,Spotify當然覺得不公平。你到底憑什麼不讓我提供其他金流付款方式?這其實是蘋果面對反托拉斯最主要的戰場之一。
• 另一個影響創作者經濟的問題,或者叫剝削創作者,我不太喜歡用後面這個詞,因為是創作者自己要把產品放上蘋果平台的。假設某平台如 Substack,只抽創作者 10%,創作者可以拿走 90%。他們這類平台創立的初衷就是要讓創作者多賺、鼓勵創作,自己抽少少就好。但這樣的應用,就無法在 iPhone 生態系進行訂閱,因為蘋果要先抽 30%。而且不是抽走 Substack 10% 中的 3%,而是抽走全部營收 100% 裡的 30%,最後 Substack 只剩 7%,創作者只剩 63%。這會讓這些原本是要鼓勵協助創作者獲利的創作平台喪失了初衷。一個創作者平台,抽 10-20% 之間都還算合理,但再加上了蘋果的 30%,那就不得了了。
• 開發商一直希望蘋果能夠准許 App 裡面有其他的付費管道,能內建其他付費管道當然最好,至少有個付費連結也好。這些這次還是沒有開放,但可以用 Email 通知客戶,也算是一個讓步跟開放。不過如果我是開發商,還是會覺得這樣很不夠。因為顧客要用還是非常麻煩,消費者的開信率也不見得很高,正常來說開發商應該還是不會滿意。所以這次會和解我很意外,可能是其他條件,例如一億美元等等產生了效果。
■ 蘋果會這樣讓步,當然是為了日後的官司跟壟斷案做準備。除了法律戰,他們還要打公關戰。就算法庭不受社會觀感輿論影響,國會反壟斷立法卻有可能受影響。如果能只讓步到這樣就好,那對他們是最好的。
• 因為對蘋果來說,如果真的讓 App 廠商可以在 App 內建其他付費管道,對 Appstore 營收影響會非常巨大,廠商一定會盡其所能提供優惠,把金流轉移到外部成本只要 5% 以下的管道。到時蘋果就會被迫降低抽成,與外面看齊。那樣一來,對於蘋果此部分的營收,腰斬恐怕還是最低的預估,跌七八成都有可能。蘋果最不希望的是 App 內建其他付費管道。所以如果能退一步,就按現狀這樣打住,對蘋果是很有利的。寄電郵的轉換率、開信率真的很低,對蘋果營收的影響我估計大概頂多就只有5%-10%。
• 但蘋果這一招對其他案件會有效嗎?我保持懷疑態度,因為現在這樣的讓步真的不算很大,我認為不太會影響法官最後的判決,也不會影響國會的立法。如果法官真的覺得蘋果的 Appstore 政策確實有反壟斷問題,不太可能會覺得做到這樣就夠了。所以就算蘋果的鐵板沒以前那麼鐵了,也不代表就一定能解決問題。
• 我仍維持我之前的看法。蘋果仍是這一波反壟斷政治動作中,遇到問題最大的一家公司(而且問題是在商業上)。臉書與谷歌遇到的反而是政治問題,不是商業問題。蘋果的強項就是整合,以及對生態系的絕對主導權。蘋果粉絲也願意吃這一套。但這些強項接下來都會遇到非常大的挑戰。
• 我在科技巨頭解碼電子報就寫過,外界以為Amazon是最受反壟斷打擊的公司,但其實蘋果才是。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