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M頭條】#37 精華摘要
本集主題 – 微軟發布新 Surface、臉書更換 CTO、歐盟統一手機接口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與第三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3tphFO7iHK8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9KFFsW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ojhNVy
歡迎來到科技M頭條,這是一個討論與分析每周科技界重大新聞的節目。如果你對於更深入的觀點有興趣,歡迎訂閱我們的付費電子報科技巨頭解碼。你可以透過我們節目下方的文字區連結,來訂閱我們的科技巨頭解碼電子報,每月只要 169 元,讓你完全掌握科技與商業的趨勢。
[ 微軟 Surface 秋季發表會 ]
■ 微軟日前舉行 Surface 的秋季發表會,新品即日開始預售,10月5日正式上市。重要的看點如下:
1. 主要的 Surface Pro 系列最新產品 Surface Pro 8 大改款,採用 Intel 最新的 11 代 Core i5/i7 CPU,擁有更大的13吋觸控屏幕(比例 3:2,跟常見的16:9 不一樣,我覺得很好用),更細的邊框,兩個 Thunderbolt 4 插口,並支援 Surface Slim Pen 2 觸控筆(可以收納在鍵盤凹槽),續航力 16 小時。他們也發表了入門款的 Surface Go 3,採用Core i3 / Pentium CPU,10.5 吋螢幕,入門價 11000 台幣出頭。另外微軟也推出了採用 ARM CPU 的 Surface Pro X,我相信市場需求不算多,應該是試驗性質。
2. 作為微軟最新的旗艦筆記型電腦,Surface Laptop Studio 設計成折疊式,轉軸連結兩塊可以合起來的觸控屏幕,據說觸控或繪畫都更為方便輕鬆。平常的雙螢幕電腦設計,摺疊之後底下會壓到鍵盤,但現在這個產品的設計,鍵盤是被保護住的。它有三種主要模式,包括傳統的筆電模式(Laptop mode);可用來展示或觀賞串流影片的舞台模式(Stage mode),能夠像帳篷一樣支起來看電影;以及方便寫作及素描的工作室模式(Studio mode)。螢幕14.4 吋大。
3. 微軟的雙螢幕安卓手機也推出二代 Microsoft’s Surface Duo 2,新增很多功能,有三個鏡頭,還支援5G網路。它配備兩個 5.8 吋的螢幕,可在兩個螢幕上執行不同的Android程式。可以說不再像前一代產品那麼陽春。
■ Surface 是微軟在硬體線的嘗試。傳統上微軟做軟體,硬體錢讓給合作廠商賺。但在2012-2013年左右,微軟為了要應付看起來很潮的 Mac 電腦的攻勢,推出了 Surface / Surface Pro 系列平板筆電 (ARM / X86 版本),本來是要示範給大家看Windows 電腦也可以像 Mac 一樣酷,一開始的歷程算是跌跌撞撞,但慢慢越做越好,也算是打下一片江山。這對微軟而言是小生意,但是他們在筆電市場還是佔有一席之地。
• 最早版本的 Surface 出到 3 就沒出了,但後續產品包括平價系列 Surface Go、可拆卸變形的 Surface Book、純筆電 Surface Laptop 接棒,甚至也有出桌機版本的 Surface Studio。整體評價我覺得很不錯。在 Windows 筆電/平板裡面,算是相對優秀高階的機種。
• 去年 2020 年 Surface 的營收達到 66.6億美元,差不多 1900 億台幣,對標宏碁 2,770.8 億新台幣的營收(而且這個數字還包含非平板和筆電的部份),相當於三分之二個宏碁,光是比平板和筆電方面,可以說規模相去不遠。考慮到 Surface 在微軟裡面算是比較邊緣的產品,不算明星產品,這樣的成績其實蠻厲害的。微軟的核心是Office、Azure、Windows,連 Xbox 重要性可能都排在 Surface 前面。比較邊緣,就代表這個產品更新和行銷的程度都有限,以這樣的資源,微軟過往這八九年的嘗試應該可以打個七八十分的成績,還算不錯。
• 整體而言,Surface 系列應該算是有達成微軟一開始的目標,也就是作為 Windows 系統機器的一種概念示範機、旗艦機,迫使他們這個生態系的其他廠商推出更好的機器。微軟不以賺錢為主要目標,而是想讓生態系良性競爭,所以更能夠大膽嘗試創新。
• 以我自己而言,我現在買筆電一定要有觸控螢幕,這就是因為當年買了 Surface 3,操作久了習慣了,所以現在我的筆電都會盡量買觸控螢幕。它影響了像我這樣的一批人,可見它確實有達成示範作用。
■ Surface Duo 手機的嘗試,也算是過去兩年微軟在硬體上最大膽的創新。它是安卓系統的雙螢幕手機。這是微軟當年搞 Windows Phone 失敗後,再次對手機領域作出挑戰。
• 說實話,它第一代的表現真的不好。雖然有些創新的概念,但整體而言不能算是成熟的產品。希望第二代的產品真的能夠具備實戰的價值,畢竟 1499 美元的售價真的太驚人了,差不多要台幣 42000 元。
• 這不是微軟第一次採用雙螢幕的概念,微軟從早期的平板概念機 Cougar 就開始研究。我自己對它是蠻感興趣的,特別是這種左右打開的雙螢幕,跟三星的掀蓋概念其實不同。三星是打開之後同一個螢幕變大,而微軟才是真正使用到兩個螢幕,左右打開的好處,就是可以同時開兩個 App ,都是全螢幕。你可以一邊聽我的M觀點,一邊同時看電子郵件、滑Facebook。
• 但這設計也必須要有夠多的 App 支援才會好用,上一代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 App 不支援。第二代我自己是蠻心動的,但現在這個價格會讓我考慮再三。如果是三萬左右我大概就會秒買吧,買來玩一玩都好。
■ 微軟硬體事業的未來是?其實從微軟的 DNA 來講,做硬體不是太適合。
• 某個程度上,或許是被 Apple 所逼,其他的網路科技巨頭也都開始跨界做硬體。例如 Google 做 Pixel 和 CPU 、FB 的 Oculus,亞馬遜就更不用提了,做了超多硬體,包括平板、手機、電視、電視盒…微軟當然也要跟上,他們除了原本的 XBOX,就是 Surface。
•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微軟的硬體事業可以說是有用心,但並未全力以赴。微軟的 DNA 是軟體和雲端,主要針對 B2B 企業市場,其實真的很不面向消費者,也很不硬體。消費者和硬體可以說是完全跟微軟的 DNA 對沖,投入的資源也是有限。很好奇未來他們到底是能夠進一步突破,還是始終有點不上不下。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