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M頭條】#40 精華摘要
本集主題 – 台積電航向日本、區塊鏈遊戲上不上、LinkedIn 退出中國
本精華整理為 YouTube / Podcast M觀點頻道直播的內容摘要,網頁版本只會有第一則主題的精華摘要。如果想看第二與第三則的精華摘要,請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
透過 YouTube 或 Podcast 完整收聽整場節目 –
Youtube: https://youtu.be/_hhR3tO33ME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Za6gxP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vuuq1B
歡迎來到科技M頭條,這是一個幫助你掌握世界科技產業動向的節目,每個禮拜一中午 12:15,為大家帶來三則重要的科技新聞的分析。另外,如果我們節目還無法滿足你的求知慾,也歡迎訂閱我們的付費電子報 – 科技巨頭解碼,裡面會有很多更深入的分析。
[ 台積電航向日本 ]
■ 台積電在14日的法人說明會中提到,台積電有意在日本建立一座22和28奈米的特殊製程晶圓廠,一切順利的話會在 2022 展開建設,2024 年量產,速度算很快的。據之前日本媒體的消息,這座晶圓廠是跟 SONY 合作建設,位於九州熊本,投資額 8000 億日圓(台幣超過 2000 億元),並且已經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最高補助一半的金額。所謂特殊,是指提供數位相機的感光半導體元件,以及車用半導體。日本最大車用零件廠商 Denso 也已經表態參與。近來汽車半導體缺貨,日本是受害國家之一。
• 由於日本政府從來沒有給予過外國企業這麼多補貼,已經引發輿論批評。其實台積電美國廠的補貼,美國國內也有批評。另外日方還擔心如果台積電不喜歡跟人合資,到時候會不會優先供貨給日本的問題。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拿了日本的補助,就必須優先供貨給日本,否則必須退還補助金。
■ 先來講一下台積電剛公佈的財報,非常漂亮。2021 年第三季營收狀況,合併營收約新台幣 4,146.7 億元,較第二季增加 11.4%,較 2020 年同期增加 16.3%。其實台積電去年就已經爆發性成長了,現在居然還能更加成長,非常厲害。
• 稅後純益約 1,562.6 億元,較第二季增加 16.3%,較 2020 年同期增加 13.8%,每股 EPS 為新台幣 6.03 元。
• 毛利率為 51.3%。為什麼要特別講毛利率?因為之前美系外資法人唱衰台積電的毛利率,說他們拿太多錢投入先進製程,產能還沒出來就要燒錢,毛利率會下降,跌破50%。當時毛利率確實落到50%左右。現在卻又開始往上拉,這是因為先進製程的產能越拉越高,而先進製程產品的價錢比較好。之前台積電宣布漲價,但對第三季出的貨還沒有生效。
• 第四季開始漲價,到時獲利應該會更好,而且先進製程產能繼續開出,毛利率還有可能再往上拉。目前看起來,全年應該可以達成 15% 的獲利成長。台積電明顯獲益於全世界的半導體需求大增這件事情,所以股價從一兩年前的三四百塊漲到現在的六百多。
■ 這次台積電到日本設廠,很明顯的就跟到美國設廠的狀況有點類似。半導體顯然被各重要國家視為戰略資源,所謂戰略包括國安戰略跟經濟戰略。如果沒有地緣政治因素,其實也不用去他們國家蓋廠,在台灣蓋就行了。之所以有些國家要求去設廠,就是希望有危機時,如果廠在他們境內,可以強迫要求先生產他們要的東西。如果廠在台灣,外國就只能拜託你,這差別很大。
• 22/28 奈米並非先進製程,但為何還要求去設廠?很明顯的,這一定是日本一些關鍵產業需要的關鍵資源 (數位相機、車用半導體)。日本需要確保這些資源的供給,免得產業卡供應鏈。去年開始的供應鏈短缺問題,應該讓很多國家跟產業都嚇到了。汽車產業最明顯,美國日本都有受害。一部車幾萬個零件,可能只差三個,車子就無法生產完成出貨了。數位相機也是這樣。但其他產業也多少有一點影響,很多公司明明有十萬組的訂單,但手頭零件只能做六萬組。特別是零件沒辦法高價搶單的產業,影響更大 (有些產業的利潤空間不高,拿不出錢搶單)。但如果整個產業停止運作,可能會造成國家的 GDP 減少,以及幾十萬人的失業問題。所以用國家的力量,確保一部分的關鍵零組件,其實是很合理的做法。不用確保到 100%,因為都在他們國內做可能成本太高,但至少要維持一個比例,保障供應安全。
• 所以這些國家用大量的補助,換取優先的供貨權,其實很合理,因為保障產業的運作,能維持經濟、減少失業。這某個程度有點像 Covid 疫苗廠,如果在本國設廠,就可以去要求優先供貨。像是印度、泰國兩國的AZ疫苗生產,出口都被政府攔阻,要求優先供貨給國內,這造成國際AZ疫苗短缺,台灣就受泰國影響。
• 目前看來,美國日本歐洲都有類似的計畫,打算叫台積電設廠。歐洲部分,台積電跟德國也正在談設廠,不過目前還在早期階段,不知道會不會談成。
■ 目前看起來,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仍在走明顯的上升趨勢。
• 很多人近期都在討論,到底晶片短缺會是短期的,一兩年就解決,還是會是一個長期的狀況。認為會是短期的人的想法是,疫情下3C產品大量出貨,你只要買了一部筆電,幾年內都不會再買。需求飽和之後,對半導體的需求就會降低。如果只觀察3C領域的話,確實是如此。但我認為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兩年大家確實都買了客戶端設備,但有很多新的東西需要非常大量的晶片,例如AI運算、IoT物聯網等等,需求都越來越大。
• 即使 Intel 會釋出代工產能,加上各大晶圓代工廠都在擴產,但除非供給能夠以年化 30% 以上的速度成長,否則恐怕還是未必能快過需求的成長。擴產至少也需要一兩年,之後又有新需求出現。這對台積電來說當然是個很大的順風,特別是在高階製程上,台積電目前仍然明顯領先對手一截,競爭力非常強。看起來未來幾年台積電還是會穩坐霸主之位。
想要看到完整的精華重點摘要嗎?立刻訂閱M觀點免費電子報<<M報>> – https://bit.ly/345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