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邊一些朋友完全沉迷在 Clubhouse,每天上線我猜都五六個小時以上,我想這大概就是外向人跟內向人的不同。外向人從社交獲得能量,但對內向人,社交是消耗能量的。
對我來說,Clubhouse 內容的品質太難預期,很可能你加入的前三分鐘才有一段精彩的分享,但你加入後的半小時的分享根本浪費聽者人生。然後等到你受不了離開了,或許又有一個有料的人分享了重要的訊息。這樣的內容格式,老實說,對於想要學習新知的人,除非整場都很專心而且全程參與,否則得到的是品質很不穩定的碎片內容。而這對我來說,就是四個字 – 浪費時間,至少從聽眾的角度來看。
與實體活動的大拜拜比較,至少你在大拜拜中,可以看哪個講者比較有料主題你比較喜歡,選擇那場去聽。而遇到你覺得無聊的講者,你可以離開會場去喝杯咖啡或找個朋友聊天。但 Clubhouse 的隨機性,讓這樣的作法很難進行。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個很目的導向的人,除非自己開房,否則在 Clubhouse 上得到的體驗應該不會太好。
但如果你是外向性格的社交型人,那 Clubhouse 可能可以讓你覺得很有趣,因為你會遇到一些新朋友,聽到一些新想法,甚至在不少場合都可以上台講個三分鐘刷一下存在。對你來說,Clubhouse 的社交意義遠大於學習意義,提供了一種群體歸屬感,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大量花時機在 Clubhouse 上的原因吧。
以上是從聽眾的角度出發,我自己身為一個內向人目的型學習者,Clubhouse 對我來說應該只會是一個禮拜花三到五個小時左右的存在,我甚至不會想要每天打開。
至於以創作者的角度出發的話,我個人非常不喜歡 Clubhouse 不能錄音的設定,雖然可以用外部錄音搞定。不能錄音代表創作完後直接消失,完全沒有再利用內容的機會。不管你講得多精彩,當場多有靈感迸發,很不幸,這些內容全部都在講完後就消失。
當然,你可以外部接個錄音設備,然後不邀請台下的人上台,取得有上台的人的同意,最後還是可以錄音。但這樣一來非常麻煩,二來錄完音的檔案,也無法在 Clubhouse 上曝光,終究還是得找其他管道如 Podcast 等推出去,老實說,對於創作者來說,雖然可以得到 Clubhouse 上的流量紅利,但這樣其實是會讓人非常分心的,我認為會影響到創作的品質。
舉例來說,在你直播或錄音到一半的時候,台下一堆人舉手,你要不要點他們?點他們上台後講三十秒斷線,你要繼續等他們一分鐘還是直接換下一個。光這樣的臨場決策,就會是巨大的腦力消耗,我認為絕對會影響創作的品質。就目前我的 Clubhouse 經驗,主持人與創作者分離,或許能夠創作出較好的體驗。就像大型活動的專家訪談 Panel Discussion,主持人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位置存在的,當專家腦中想的是問題的答案的時候,主持人可以去想接下來如何控場,很少有人的腦袋有辦法同時做這兩件事的。
當然,Clubhouse 還在很早期階段,未來隨時都可能做出政策與功能上的調整,我們不用過早預言它的發展會如何,就讓我們慢慢看下去吧。
—
至於商業模式的部分,我覺得不難,任何稍有網路商業經驗的人都可以幫 Clubhouse 找出幾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我就不另外討論了。